今天約了好久不見的朋友在阿姆見面,去了在荷蘭很流行的sushi & grill all you can eat. 雖然說是「吃到飽」,其實他的規則是每個人有六輪,一輪可以點五樣東西,實際上是「30樣吃到飽」XD
跟我朋友吃到最後剩下幾口,實在不想再吃,就說要結帳了。服務生用英文說要「收錢」,我跟朋友想說應該是指沒吃完六輪也是要付全額,就説好。沒想到服務生之間忽然開始講華文—
服務生A:他們沒吃完
服務生B:那怎麼辦?
服務生A:就罰錢啊~
我感到有點意外,雖說早就知道點太多沒吃完會被罰錢,但其實我們是剩下幾口的狀態,沒料到這樣也會被罰。當下我就華語脫口而出:罰錢?為什麼要罰錢?
我可以感覺到服務生A瞬間吃驚了一下XDDDD沒料到我居然聽得懂華語。
當然他也是好聲好氣地解釋說是規定,我說:才剩下幾口也要罰喔?他說:對啊,是餐廳規定。
我跟朋友解釋了剛剛跟服務生A的對話,結論是我們只好摸摸鼻子努力把最後幾口塞進肚子😂😂
在阿姆斯特丹的sushi & grill 餐廳工作的九成以上的亞洲臉孔都是中國人或者香港人,但他們不一定懂華語就是,很多是移民第二代,在荷蘭出生長大,只會聽(講)廣東話。
講到阿姆斯特丹的餐廳就讓我想到:之前在頗道地的一間川菜館看到隔壁桌的荷蘭中年人夫妻用荷蘭文點菜,結果亞洲臉孔的年輕服務生表示他不會荷蘭文,當下荷蘭夫妻沒說啥,結果等服務生離開之後,他們臉上的表情就像在說「這是三小?在荷蘭當服務生不會講荷蘭文?」
是說,如果狀況對調,台灣人在台北的美式餐廳之類對外國人服務生講華文,他們如果說聽不懂華文,台灣人會覺得很奇怪嗎?我覺得應該是不會....(微妙)
明天又是禮拜一了!在新工作目前還沒什麼嚴重的「禮拜天症候群」,也是一個好現象吧~